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普通会员

盘锦德胜化工有限公司

导热油、芳烃油、沥青稳定剂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首次使用载热体的方法
新闻中心
首次使用载热体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4-01-03        浏览次数:6749        返回列表
 1.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载热体加热系统能够正确、安全地运行,也就是各部分的机器设备都能在其额定限度内正常运行。载热体加热到高温后循环供热,因此,在工作中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另外,载热体系高价格的产品,外流或过早劣化都将带来很大经济损失,易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发生火灾等,所以,通过科学的管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2.运行前的准备和检查

1)清扫管道:对管道内部进行冲刷清扫,除去污物。

2)检查各机器设备及附件的安装情况,根据图纸检查附件是否安装良好。

3)检查载热体加热炉的内部状态

.炉内是否按图纸正确敷砌耐火砖,密封部是否严密地填入密封料及密封状态的检验。

.燃烧器、扩散气道、雾化装置及喷嘴的位置是否和图纸所示吻合配套,通风口及燃烧器附近的通道闸板是否正常开放。

.进一步确认各机器设备的安装情况,检查螺栓是否拧紧,活动部件上的螺栓是否松动,并检查配管的固定点及滑动点的位置状况及使用性能的检查。

4)配管的检查

.以流程图为基准,逐次进行细致的检查,特别注意核对阀门的安装位置,固定点,滑动的位置及使用性能的检查。

.确认施工中在配管管路上安设的盲板是否拆除了。

.在装入载热体前对配管系统实行气密性检查。

.管道支架状态的再检查。

5)计量仪表的检查

.计量仪表的安装正确与否及导压管的检查。

.各种计量仪表指示部的检查及性能检验。

.回路检查及自动安全切断系统的检查。

.进行与实际运行近似的模拟运行,再次检查燃料阀门的关启,烟道闸板的关启及火焰确认孔是否正常。

6)转动机械设备的检查

.设备安装及转子中心线的检查。

.手动部位的操作是否方便可行。

.联轴节及V形皮带的安装运转是否良好。

.转动方向的确认。

7)配套公用工程系统的检查

电源、冷却水、供氮气系统、计量仪表用空气、蒸气等是否能按设计标准正常供应。

3.载热体的装入方法

载热体通常装入大桶内运入现场,然后再借助注油泵抽入到载热体贮槽或直接加入载热体系统。其他的装填法还有注油泵和抽吸并用法、压入法等。

1)当向载热体贮槽内装入时

.贮槽四周阀门的开启检查。

.确认贮槽的通气管是否全开(特别要注意,装入载热体后,不能使贮槽内压力急速上升)。

.打开注入载热体管道上的阀门(或打开人孔,也可由此处装入载热体)。

.启动注油泵,向槽内装入载热体。

.加入量可通过液面计或深度测定杆确认。

.要十分小心操作,避免载热体因加入过多而外溢。

2)当直接向加热系统加入时

.再次核查载热体回路及阀门的开启是否正常(特别要确认排放阀,排气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利用真空泵,使系统内处于负压状态。

.装料时通过循环泵过滤器管路上排放阀或从装料用导管的喷嘴处装入。

.启动注油泵,向循环系统内装入载热体。

.当装料达到膨胀槽的液面计可视部的30%40%左右时,停止操作,打开膨胀槽的排气阀,使系统内恢复常压状态。

.启动循环泵,使载热体流动,充满系统内(膨胀槽液面下降)。

.当膨胀槽液面最终能达到液面计可视部下部100150㎜处时,再反复进行载热体装入、排气操作,最后使液面稳定在此位置,系统内完全充满载热体。

.要十分小心操作,避免载热体加入过量而溢出。

4.排气及脱水操作的必要性

载热体升温前,需按照下面所介绍的方法施行排气、脱水操作。循环系统内混入气体及水分时,常可带来载热体循环泵的气蚀等故障,影响载热体流量的变化及载热体温度变动,系统内压力异常上升,使用端的传热率低下等不良影响。而且还可使系统内载热体的劣化发生。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排气和脱水操作就十分必要。

气体、水分混入时,出现下述(1)现象,其原因为下述(2)的各点。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如发现有(1)的现象,需及时调查,找出原因,再度施行排气、脱水作业。

1)载热体系统内混入气体、水所出现的现象有:

.循环泵出口侧压力计的指针剧烈摆动。

.由循环泵的壳体内发出异常声音。

.可听到膨胀槽内,载热体加热炉内的突然沸腾声响。

.载热体系统内压力异常高。

.载热体的循环流量的指示有变动。

.载热体的温度指示出现不稳。

.使用端的升温迟缓。

2)原因

.载热体系统的排气不充分(装料时要特别注意)。

.载热体的劣化伴随产生的分解气体。

.载热体中或系统内脱水不完全。

.由于载热体循环泵或热交换器的冷却水泄漏而混入水分。

.膨胀槽和冷载热体贮槽与大气相通,大气中的水分混入。

5.载热体的排气及脱水操作

1)常温排气操作

.再次检查循环系统阀门的开闭状态。

.启动载热体循环泵。

.循环系统常温下排气操作时,载热体的主流要流经膨胀槽。来自膨胀槽的回流管的阀门为全开状态,此时正确的操作应为徐徐关闭载热体回流管的阀门(为不使循环流量出现突然下降,不要将阀门骤然全关闭)。

.系统中各设备及配管的排气阀,大气排放阀徐徐开启,进行系统内的排气操作(注意要预备一个接收载热体的容器)。

.排气操作过程中,膨胀槽的大气排放阀处于全开状态。

.若循环泵系统为多组系统时,排气操作由末端的系统开始逐步向接近膨胀槽侧的系统移动。

.对各部分的计量仪表密切监视(压力计、温度计、电流计等),特别是当循环泵吸入侧的压力表指示由经常的稳定运行值区域降到负值区时,应及时检查过滤器,进行内部清扫。

.冬季及寒冷地区,要注意循环泵的电流值(额定电流值以下)的同时,打开泵出口阀进行脱气操作。

.排气操作要反复进行,一直到膨胀槽的液面计及压力指示计最终留在稳定状态为止。

.如出现系统内载热体量不足要再进行适量补充。

2)升温排气

.确认载热体循环泵的电流值后,打开泵出口阀门,并使系统中的载热体的循环量在压差警报器(pbs)及流量警报器(FIA)的设定值以上。

.在确认最低循环量以上的载热体在系统中循环后,即可点燃燃烧器,使载热体约升温到80℃。

.在此状态下,进行系统排气操作,同时确认载热体已达到全系统循环。

.特别注意,自动阀门和分支回路阀门两者应同为全开状态,且平时关闭的切换阀也应微开,在操作中不要造成载热体的“死角”。

3)升温脱水

.载热体以50/h的速度升温。

.升温过程中,控制燃烧器处于低燃烧状态,或用TIC设定温度分阶段的徐徐升温。

.温度升到130℃为止,不充氮气置换,而进行脱水作业。

.130℃下几乎再无水分排出时,接下去将进行充氮气封填作业。

.即使系统内含水分很少,也不要连续升温,而是分段升温,一直达到使用温度为止,并时常检查脱水状况。

.脱水操作需一直进行到通常的运行温度为止。

.脱水操作需一直进行到载热体含水量150ppm以下,若无含水量分析仪,则可通过感官确认膨胀槽内不再出现“扑哧”、 “扑哧”声音为止。

.由膨胀槽排出的水分(包括低沸点的载热体)经配管流入回收桶内,不可随便排放。

.脱水操作完成后,膨胀槽的空间用氮气置换,加压密封氮气压力为200300mmAq

.氮气密封后,调整载热体循环泵的阀门,使回路不再流经膨胀槽,而是通过正常运行状态的循环回路。

以上各项操作完成后,载热体即可投入正常运行。

注:载热体在升温排气、脱水过程中可参考载热体的升温曲线来确定最佳的控制温度。

德胜牌载热体升温曲线

时间(hr

注:在130℃恒温过程结束后,必须保证无水分排出,如仍有水分(膨胀槽内有“扑哧、扑哧”的声音),需延长时间,直接脱净水为止。

6.运行管理

.正常运行时,操作人员按规定随时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保养。

.检查重点包括载热体的温度控制是否正常。

.燃料、冷却水、氮气、计量仪表等是否正常。

.确认载热体循环泵、分支回路泵有无气蚀发生,在额定电流值内有无异常。

.从载热体循环泵的吸入侧的压力计显示,监视泵的过滤器是否有堵塞。

.检查膨胀槽的液面、压力(如液面有下降,可能存在系统某处泄漏,需引起注意)。

.检查燃烧器的燃烧状态是否良好。

7.紧急停车和再启动

当发生紧急停电、停水、停气、停止供热时,需采取紧急停车,此时,需采取下列措施:

.关闭循环泵和燃烧器的开关。

.关闭流向使用端的阀门,停止供热。

.发生泄漏时,应关闭泄漏两端的阀门,减少泄漏。并备好灭火器。

.若循环泵为屏蔽泵时,需用冷水为电机降温。

再启动时,应:

.确认系统的良好。

.启动循环泵。

.确认系统进入正常运行时,开启燃烧器。